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先导和核心
舟山合力打造国际物流岛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先导和核心
■本报记者张博通讯员梅磊落唐行忠
2012年1月9日下午,深圳外运长航集团与舟山市定海区签订了滚装物流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深圳外运长航集团将投资2.5亿元,在定海区工业园区打造远期年超100万辆整车吞吐量的滚装物流基地,届时将形成长三角地区海运、仓储、配送一条龙的专业整车物流网络。这个项目的投入,为舟山合力国际物流岛又添了一个新的亮点。
来自美国、荷兰两家知名物流企业的资深专家马克·赫泽尔从事港口、运输及物流服务行业26年,现任美国知名物流服务企业MIQ公司主管,他在日前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港航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群岛新区现代港口物流业管理培训班上表示,虽然是第一次来舟山,但他对舟山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赞不绝口。他认为,作为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之一的港口物流业,舟山有较好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要在突出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提高服务业整体附加值,降低社会整体运行成本,全面改善城市经营环境,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对于舟山的物流企业,他表示,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物流业从没有成熟的一天,不断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现代物流企业最核心的内容。
福克特·图宁加是商业与经济学硕士,曾受聘参与荷兰鹿特丹港规划,现任荷兰物流服务论坛负责人。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第一句话就“点”到了“新区”两字。“舟山成为新区后显然更有优势,但也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他客观地分析了舟山目前所处的环境,中国的长三角有很多港口城市,远的还有日本和韩国的众多港口。他说,虽然舟山港口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只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后劲还是非常强劲。他的观点是,港口发展必须与人的生活和谐相处。他还引用鹿特丹港的经验,阐述了加强港口间横向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港借助我国经济及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元化推进、多方联合开发建设港口的局面。中石化、中石油、中化、宝钢、武钢等大宗货主码头先后落户舟山,有力推动舟山港口的开发建设。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和之后,对浙江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对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海洋发展战略,加快转变浙江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1年12月,浙江省交通厅和舟山市签署了共同推进舟山群岛新区交通科学发展的会议纪要,加强和完善交通规划体系、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助推海洋经济发展以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其战略定位就是建设“一枢纽三基地”,打造国际物流岛。
“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中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以大宗散货战略储备和中转集散为基础,以港区储运基地、物流园区和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建设石油、化工、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逐步发展中远期合约交易,最终争取发展期货交易,形成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提升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话语权”。同时,积极发展临港型先进制造及装备业、现代服务业,促进和带动海洋经济发展,增强舟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建设,就是以建设“枢纽港”为中心,发展海江、海铁、海河、公水等多式联运,加快完善干支相连、江海相通、水陆配套、陆岛联动、分工协作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拓展港口的经济服务腹地,实现海陆统筹和联动发展。
按照“新理念、新方式、新格局”的要求,舟山港航物流发展实现重大转变。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坚持规划先导,高规格、高标准编制相关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对工作的科学指导。其次,在发展方式上,突出三方面主动性,加大市内港航企业扶持力度,增强对核心港口资源控制的主动性;改进港航招商方式,增强项目推介和引进的主动性;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为港航事业发展服务的主动性;最后,在发展格局上,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港航物流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岛,2010年进一步开展了大宗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港航物流实现快速增长、全面转型,有力地推动了舟山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十二五”是舟山港口开发建设继往开来的关键五年,舟山港航物流业发展将抢抓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打造国际物流岛,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项目的科学规划布局和建设,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港航联动和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快航运业国际化步伐,促进航运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港航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港航管理服务;加快建设我国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和交易中心,为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规划到“十二五”末,港口吞吐量达到4亿吨,港口吞吐通过能力达到4.5亿吨;运力保有量达到700万载重吨,力争达到800万载重吨;港口万吨级生产泊位确保60个以上,力争达到70个;运力保有量达到1000万载重吨,力争达到1200万载重吨。大力打造国际物流岛,初步形成我国大宗商品中转储运、加工和交易中心,力争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
名词解析
“一枢纽”。就是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国际枢纽港。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国际化视野、地主港模式、市场化运作、综合性功能”的经验,充分发挥舟山港口现有的储备、中转、物流、加工等功能,增强石油、化工、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物资的战略储备,大力发展港航物流,积极发展临港产业,以此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舟山经济转型升级,服务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等区域发展。
“三基地”。即:建成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战略储备基地。充分发挥舟山港口区位和海岛、港池、岸线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石油、矿石、煤炭、化工品、粮食等大宗物资战略储备,维护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建成我国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大宗商品装卸、仓储、中转、配送、加工、物流等增值服务,拓展港口腹地空间,完善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成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充分发挥大宗散货战略物资储运中转的优势,在进一步增加港口吞吐总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大宗商品现货、现货中远期合约以及期货交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相关链接
舟山打造国际物流岛的优势条件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第九章标题为“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此章共分五节,勾勒了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基本内容: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海洋科教基地,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促进群岛开发开放。
在“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一节,提出,充分利用舟山的海岛及深水岸线优势,积极有序建设一批深水泊位、航道和锚地。规划建设临城港航服务集聚区和一批大型港口物流项目,打造全国重要的铁矿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油品中转贸易储存、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转储运加工、集装箱中转运输六大基地,推进国家原油储备库二期、凉潭岛武港矿砂中转基地、浙能煤炭中转基地二期、老塘山粮油中转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安排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计划,增强大宗商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引导国家大型企业和国际贸易商开展大宗商品交易,集聚国内外优秀船公司、物流公司、物流服务公司,支持金融、保险、信息等创新发展,推进沿海运输、海进江和国际航运业务发展,推动舟山港口由中转储运向综合物流港转变,增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国和东北亚地区的辐射。
自然资源优势
岸线长。港域内拥有丰富优质的港口岸线资源。全市拥有岸线2444公里,港域内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线54处,总长282公里。
吃水深。水深大于15米的岸线长198.3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长107.9公里。在舟山鼠浪湖一带,可建设40万吨级的码头泊位(包括油品装卸码头和矿砂中转码头)。
航道好。离国际航道近,通航等级高,航道数量多。舟山港域航路总计99条,基本上双向通航,可通航15万吨级船舶航道13条,通航30万吨级船舶航道3条。
风浪小。舟山是群岛城市,1390个岛屿星罗棋布,为港池提供了天然屏障。
港池大,锚地多。舟山海域面积有11万多平方公里,港池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现有锚地50处,锚泊作业水域面积达390平方公里,可锚泊10万吨级船舶锚地有20个,锚泊30万吨级船舶锚地有5个。
区域位置优势
南北中心。舟山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中部,与东北亚及西太平洋一线主力港口釜山、长崎、高雄、香港等,构成一个近500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
长江出口。舟山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背靠长三角广阔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
港群中心。在长江与东部海岸交汇处,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宁波-舟山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在这个港群中,舟山在地理区位上恰好处于中心位置。
杭州轿车托运
重庆到三亚轿车托运几天到
私家车托运